【特稿】年終大拍賣:2015年節奏藍調專輯十選(二) | URBAN UNION 節奏藍調在台同鄉會

【特稿】年終大拍賣:2015年節奏藍調專輯十選(二)

Dornik - Dornik



風格:新生命

短評:《Dornik》是節奏藍調禁錮多年之後的遲來供詞

Dornik類型的新興男性歌手,是近來流行市場的重點補捉對象;無論是美國的Miguel,南非出身的Petite Noir,或Dornik的同鄉Kwabs,從節奏藍調出脫再穿各式顏色外衣四處遶境,獲得勞資雙方(消費者和唱片公司)的認可,躋身眾人競相膜拜的神祇之列。此般「Electro-Soul現象」好生危殆,畢竟它與傳統節奏藍調的關係若即若離,必須在接下來幾年內明確樹立準則,看是要接收節奏藍調樂迷,或者轉向至偏向流行市場的電子音樂,否則這種音樂可能淪為過度類型,即使它本身的能量十足。

先說結論。Dornik的首張專輯《Dornik》因為未完全脫離節奏藍調母體,應該是今年表現最好和最具發展可能的新興節奏藍調作品。

如果說Miguel的《Wildheart》是他自身音樂的再進化,《Dornik》則是較為著重於節奏藍調的內化工作。兩張專輯的共通性在於費城鍵盤名家Dexter Wansel之子Andrew "Pop" Wansel的製作。由於Dornik和Michael Jackson的嗓音相近,Pop Wansel沒有利用對於Miguel的實驗手段,似乎有意讓Dornik承接起Michael Jackson後期傾向的「Dance-pop」曲風;不只如此,Dornik本身對於D’Angelo的嚮往,也同樣體現在歌曲的轉折裡,若你細細一聽,滲入其中的新靈魂汁液會勾起你的欣慰之意。說穿了,D’Angelo的工作班底、菲律賓混音大師Russell Elevado的想法仍能影響一張現代節奏藍調專輯的開展程度(新靈魂徹底實踐了菁英論)。

無論是Jassie Ware的鼓手、British Miguel、80s-born Michael Jackson或South London’s Frank Ocean,冠在Dornik頭上的封號已過多,但我不認為他像誰,頂多聲線與Michael Jackson重疊。放大一點看,當美國本土已經無法突破節奏藍調的前衛端點(相對傳統美聲的固守領域),我們的耳朵何不放在歐洲甚至紐澳之境。且看Dornik的能量究竟如何吧。




Andra Day - Cheers to the Fall



風格:老式

短評:《Cheers to the Fall》是音樂大廠的短線投資嗎?

這位歌手曾參與2014年美國洛杉磯《24 HOUR PLAYS》不間斷戲劇演出、獲邀2015年英國倫敦《Apple Music Festival》Ellie Goulding場的特別來賓;(以下皆發生於2015年)BET頒發典禮賣力演出、專輯單曲〈Rie Up〉成為Serena Williams最近「Beats By Dre」廣告主題曲、另一單曲〈Forever Mine〉特聘大導演Spike Lee執導、於電影《Meru》原聲帶和《Nina Revisited: A Tribute to Nina Simone》致敬專輯Google Play加值版各獻聲一曲......,她,就是Andra Day。

學習正統歌唱技巧並由唱詩班出身的Andra Day,早在2013年便和Bob Marley之子Ziggy Marley合唱〈Coolin' in the Streets〉,並經常翻唱多位歌手知名歌曲和夜總會駐唱,因而練就一身「復刻」好本領。當她落腳Adrian Gurvitz的Buskin唱片、後來拿到一紙華納唱片合約後,便和Adrian Gurvitz與Raphael Saadiq共同打造《Cheers to the Fall》這張專輯。

《Cheers to the Fall》的特點在於:1. Raphael Saadiq的靈魂樂復興運動成果之ㄧ;2. 讓已六十好幾的英國搖滾人Adrian Gurvitz實驗他備感興趣的混種音樂;3. 彷彿召喚Amy Winehouse並攪亂眾人對逝者已矣那池春水;4. 將新靈魂陳列架上James Poyser、Pino Palladino、Questlove給請了下來;5.  從DJ Jazzy Jeff和Dap-Kings的黑樂汁液裡提煉舍利子;6. Andra Day是美國人;7. 讓人想起台灣人不懂得珍惜也沒人掌握得住的聲音,艾怡良。

這樣的Andra Day,你必須認真聽上一回。



Dâm-Funk - Invite the Light



風格:現代放克

短評:跟著《Invite the Light》放逐到無重力的外太空

Dâm-Funk的《Invite the Light》和Van Hunt原本訂於2014年出版的《The Fun Rises, The Fun Sets》並列2015年兩張放克大碟(當然也別忘了夜店雙人組Soul Clap那張和Funkadelic、Sly Stone合作、收錄三首全新單曲的EP)。若我們嚴謹看待,正統放克比正統節奏藍調更早消失在樂界;現在世面上的放克,多是鍍膜或打蠟,少有舊日那種「欲罷不能」的迷幻原色。這也許是跟欲望脫節的結果。現代社會資訊豐富,從荒淫之中提煉創作能源,這個祕密一旦攤再在陽光底下,絕對會受世俗輿論的撻伐。鄭進一拿靈魂和魔鬼交換〈家後〉等歌曲即為明證。

或許我們不能斷言放克就是負面能量的熱烈展現,以本篇主角Dâm-Funk論之,其放克精神是脫離迷幻根源的積極苦練,從2009年的初坏《Rhythm Trax Vol. IV》、兩張一套的《Toeachizown》,2013年與Steve Arrington共冶的《Higher》,一直到2015年的《Invite the Light》,音樂內容始終不斷前進著。

在我聽來,《Invite the Light》和《Toeachizown》最大的不同是添加了人聲配合,不再像是Dâm-Funk閉門潛心研修之作:召喚Tho Ohio Players成員Walter "Junie" Morrison、The Sylvers成員Leon Sylvers III及其子Leon Sylvers IV,帶領JimiJames及Sly Johnson之女Novena Carmel,拉攏Snoop Dogg和Red Hot Chili Peppers成員Flea、Joi Gilliam和Q-Tip幾位與放克有所淵源的名家,再與Ariel Pink和Computer Jay撞擊電子火花。最後,各位別忘了細聽Dâm-Funk唱了不少、變化多端、動靜皆宜的歌聲,確實意外出色。

放克統治時代,是眾人完成夢想的時代(也可認為是當時黑人獲得救贖和解放的彼岸),即使現今社會不再壓抑也不再崇尚迷幻,改頭換面得放克新調《Invite the Light》亦不失本質,每聽一次就會出現不同的心底感觸,跟著節奏點頭頻頻;也許,它不夠完美、不夠順耳、不夠雋永,但Dâm-Funk確實努力在七十幾分鐘的篇幅內取得新舊交陳的最大平衡狀態,堪稱今年黑人音樂淺入深出的專輯。



Janet Jackson - Unbreakable



風格:九零年代節奏藍調精神

短評:什麼你心中遺落的《Unbreakable》?

三十年了,我還記得年少時聽到《Control》的激盪心情。

後來名滿天下、三十歲不到的Jimmy Jam和Terry Lewis帶著原本不甚順遂、剛滿二十歲的Janet Jackson為節奏藍調下了一個定義。黑人音樂向來都倚重強大製作團隊維繫其血脈,檯面上的歌手則主司「魅力」這件事,幕前幕後的默契往往決定該音樂作品在流行市場中,除了商業價值以外的時代性格;《Control》和下一張的《Rhythm Nation 1814》,是Janet Jackson、Jimmy Jam和Terry Lewis三個人(或稱兩者,如果我們將Jimmy Jam和Terry Lewis視為一體,而他們確實鮮少分開製作)對於黑人成為如同Janet Jackson兄長Michael Jackson般「焦點」時所須表現出來的音樂身段──黑人音樂不只提供娛樂予普羅大眾,還要透露出關懷其所處周遭世界的內涵。意即,專輯不只要收錄吸引聽覺和目光的亮麗單曲,也要從中段後緩步進入自省階段,來上幾首娓娓道來的慢歌,以表達人類情緒的豐富底蘊。

《Unbreakable》延續《Control》和《Rhythm Nation 1814》的一貫生命流程,即使歷經《The Velvet Rope》、《All for You》、《Damita Jo》、《20 Y.O.》、《Discipline》這五張專輯、二十年的失序(誰能永遠持盈保泰呢?)後,Jimmy Jam和Terry Lewis仍舊、盡可能的把時下流行歌手無法自圓其說的「時代意義」(儘管是舊思維)填入這張專輯裡(卻出現如Jimmy Jam在《滾石雜誌》的專訪所說「This album is a return to what we did on the first five records, which is everybody left us alone」找不到著力點的心態,這是老手重出江湖的前所未有挑戰,畢竟市場對手可能多半小他們十幾二十歲),並把混音工程交給目前活躍的業界高手John Hanes和Serban Ghenea,使得歌曲質感不致老派。

因此,在2006年《20 Y.O.》之後,再度與Janet Jackson完全合作的Jimmy Jam和Terry Lewis自身也進化了(別忘了還有吉他大師Paul Jackson),而且完全沒有老態的把現在流行音樂編織方式,植入了猶如《Rhythm Nation 1814》和之後的《Janet.》、《The Velvet Rope》,給予人們一張富有邏輯性質專輯該有的整體感:〈Unbreakable〉至〈Dammn Baby〉是引人注目的熱烈開場,告訴世人這群音樂人尚未退場;〈The Great Forever〉至〈Night〉是Janet對Michael的迴腸掛念,好似一種精神折磨;與J. Cole的合作的〈No Sleeep〉是專輯第一部分的完結曲,以流行中板情調進入說書人的腦中;第二部分從〈Dream Maker / Euphoria〉談起,最引人入勝的是〈Lessons〉和〈Black Eagle〉兩首,不知為何分了開來(〈Black Eagle〉本身也分兩個段落),這些段落起承轉合聽起來是同一個概念,總共七分多鐘彷彿讓人回到《Rhythm Nation 1814》的氣氛裡面。

雖然各界對《Unbreakable》評價普通,但,Janet Jackson走過失去親情、失去愛情、超級盃露胸等等人生低潮,十幾年的浮浮沉沉下來,2015年,我們還能要求四十九歲的她什麼呢?感謝Jimmy Jam和Terry Lewis再度把「想當年」的Janet Jackson引誘出來,《Unbreakable》絕對是感性回歸,對於老歌迷已經足夠了。


0 意見:

 

Visitors | 訪客人次

About Us | 關於我們

節奏藍調和靈魂樂太好聽,不小心就佔了我們人生(與支出)的一大部份,所以想讓更多人知道。

我們是一群因為音樂而結識的網友,平常很忙,不過分享音樂還是很開心的事。

歡迎跟我們一起聊音樂,除了臉書的粉絲專頁,也可以來社團泡茶嗑瓜子。

任何問題意見,甚至想要投稿,都歡迎寫信到urbanunion.tw@gmail.com讓我們知道。

本會歡迎同鄉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