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年終大拍賣:2015年節奏藍調專輯十選(一) | URBAN UNION 節奏藍調在台同鄉會

【特稿】年終大拍賣:2015年節奏藍調專輯十選(一)



當前真正威脅我們的,可能是我們可稱之為過度交流的趨勢──意即:站在世界的某一點上,卻可以精確地知道全世界各地的現況的趨勢。一個文化若要能活出真正的自我並創生出一些東西,這個文化和它的成員必須堅信自身的原創性,……只有在低度交流的條件下,它才能創造出一點東西。我們現在正受著一種可預見的情勢的威脅:我們變得只是一群消費者,能夠消費全世界任何地點、任何一個文化所生產出來的任何東西,而失去了一切的原創性。/如今,我們可以很容易地想像:將會有那麼一天,整個地球表面上只有一種文化與一種文明。……但我真的看不出來人類有可能在沒有內部分歧的狀態下生活。

克勞德李維史陀,
《神話與意義‧「原始的」思維與「文明的」心靈》(1977)楊德睿譯

*   *   *

【風從哪裡來,吹到哪裡去】

以下以引號呈現的「R&B」和節奏藍調是意義不同的兩個名詞,「R&B」可認定作等同於「HipHop」的符號。

聽獨立音樂不是一件孤獨且脫節的事。也許有人會想,為什麼Urban Union老是介紹跟美國或英國流行不一樣的「R&B」?我告訴各位,這怪事就是美國人自己搞出來的,他們把「R&B」和「HipHop」混為一談,甚至將後者包裝成前者的代名詞(即:「R&B」就是「HipHop」的一部分,怪了吧!)來影響全世界,真真正正流著「R&B」血液的節奏藍調不知何故打入獨立音樂大牢。「R&B」和節奏藍調是搭不上話的兩個人,好比負氣分手但尚未離婚的夫妻,在同個屋簷下各自過生活。

稍微談一下:為什麼英國白人能夠輕易打著「靈魂」的招牌統治現今的音樂市場?從Amy Winehouse、Adele、Sam Smith到John Newman,他們的名氣已經大到家喻戶曉,但有人仔細思考過這些人為什麼又憑什麼取代黑人唱靈魂樂和節奏藍調的機會?

一、 不努力的黑人後繼者

Chris Brown和Rihanna的緋聞與排行榜成績齊名,比起前輩Usher和Beyoncé,他們唱了什麼耳熟能詳的歌曲。

二、製作團隊是?

除了Salaam Remi和Jack Splash,Amy Winehouse的製作人Mark Ronson,Adele的製作人Jim Abbiss、Ryan Tedder、Rick Rubin、Fraser T Smith、Greg Kurstin、Ariel Rechtshaid、Paul Epworth,Sam Smith的製作人Jimmy Napes、Steve Fitzmaurice,John Newman的製作人Steve Booker(有些參與一張專輯或一個歌手以上),哪位不是白人?而且幾乎都是英國本土出生。

三、重蹈覆轍

還記得2004年Ray Charles的傳記電影《Ray》(雷之心靈傳奇)有著白人把黑人創作歌曲為「基礎」成為暢銷的片段嗎?或者回想你一定印象深刻的Bee Gees著名單曲。不管輿論認為白人是否偷了黑人音樂正反意見如何,總之,2015年Charlie Puth和Meghan Trainor唱紅一曲〈Marvin Gaye〉,似乎又回到同樣的輪迴裡面。

【只有John Legend是不夠的】

這些年呈現白人全面霸占靈魂樂的趨勢,如果黑人再不搶回自己的發聲權,下一世代的人會認為靈魂樂是出自白人的音樂。可是,這種局面很難扳轉。時至今日,我們很難見到有哪首流行歌曲打著純粹「民謠」、「鄉村」、「搖滾」、「嘻哈」等等單一樂種或曲風。現在是全球化的年代,人們已經養成期待「All in One」的習慣,像你我手中不可或缺的智慧型手機和猶如小型娛樂中心的現代休旅車,而固守「One in All」就是食古不化的人。

萬萬沒料到,唱片工業深諳「百家爭鳴終定一尊」的世道循環,趁著黑人自身狀態虛弱之際,塑造Adele和Sam Smith成為人們心中的靈魂樂標準,這教黑人如何再以「靈魂樂」取代「靈魂樂」呢?當黑人音樂的詮釋權完整交到白人之手,獨立音樂的推展又是如此艱難,以後我們會愈來愈難聽到出於黑人所唱的節奏藍調和靈魂樂。

這就是殘酷的演化過程,但它絕對不自然,更直指時人無發法窺知的陰謀論。

話說回來。今年比起前幾年,節奏藍調部分類型諸多、成果頗豐,「R&B」部分則仍舊是流行音樂裡的空洞符號。然而,Adele《25》在2015年年底的流行世界大獲全勝,是不是意味著:昔日節奏藍調和靈魂樂的慢版節奏,是人們永遠也丟不掉的鄉愁?

一、傳統男聲
Charlie Wilson(《Forever Charlie》)、Tony Terry(《I Tony 6》)、Will Downing(《Chocolate Drops》)、Kenny Lattimore(《Anatomy of a Love Song》)、Case(《Heaven's Door》)等沙場老手實力仍在,Van Hunt(《The Fun Rises, The Fun Sets》)不斷灌注新意在他的音樂形態裡,久未進場的Tyrese(《Black Rose》)意外出色,Avant(《The VIII》)和CeeLo Green(《Heart Blanche》)中規中矩,總是給予滿滿能量的獨立唱片歌手L. Young(《4EVER Young》)、Carmichael Musiclover(《Love SoulJah》)、John Michael(《Like a Drug》)、Russell Taylor(《War of Hearts》)別忘給予關注,再出擊的老牌美聲團體Resurface(《Where Have You Been》)出現幾首舒暢歌曲,九零年代四人團體U.N.V.主唱J.Poww(《Split Personality》)退出流行樂界仍力拚一番作為,Ne-Yo(《Non-Fiction》)是青黃不接世代的勉強出輯,英國的Mozez(《Wings》)則維持著該國故有的輕盈特色,Incognito首腦Bluey(《Life Between the Notes》)以爵士為本的新作帶領我們接近Earth, Wind & Fire所屬時代的強大音樂氛圍,Babyface(《Return of the Tender Lover》)和R. Kelly(《Buffet 》)的歸來對死忠歌迷來說顯然意義大有不同。

二、新生代男聲
Elijah Blake(《Shadows & Diamonds》)和Eric Bellinger(《Cuffing Season》)是未來必須注意的雙EB,流行排行榜常客Miguel(《Wildheart》)和Weeknd(《Beauty Behind the Madness》)是後節奏藍調時代的兩道折射,R. City(《What Dreams are Made of》)和Christian Rich(《FW14》)是進能量充沛的雙人組,Raury(《All We Need》)又說又唱的嘗試尚在摸索階段,Kwabs(《Love + War》)平衡流行與獨立的音樂質感可給予美國節奏藍調些許省思,南非代表Petite Noir(《The King of Anxiety - EP》、《La Vie Est Belle / Life is Beautiful》)一連丟出兩張彷彿Saul Williams攻擊力道的作品,Chris Brown(《Royalty》)新專輯以女兒為名訴說身為人父的破繭心情。

三、爵士男聲
José James(《Yesterday I Had the Blues: The Music of Billie Holiday》)深情唱著Billie Holiday並祝她生日快樂,Jamison Ross(《Jamison》)乾淨質樸的聲音散發優雅氣息。

四、傳統女聲
今年此類型女聲成果豐碩,Rhonda Thomas(《Vinyl Daze》)、Conya Doss(《Ⅶ (Seven)》)、Tamar Braxton(《Calling All Lovers》)、Maysa(《Back to Love》)、Julie Dexter(《The Smiling Hour》)、Tracy Hamlin(《No Limits》)、Angie Stone(《Dream》)、Laurnea(《Universal Love》)皆繳出水準之上的完整作品。另外,偏靈魂樂的Gina Carey(《Soul Singer》、《Can You Dig It》),偏搖滾和爵士的Toni Redd(《Her Reddness》)、Sam Reed(《This is Love》),英國代表Joss Stone(《Water for Your Soul》),南非女伶Zonke(《Work of Heart》),皆各自表現出現今節奏藍調界陰勝於陽的堅強實力。Jazmine Sullivan(《Reality Show》)和Teedra Moses(《Cognac and Conversation》)是今年稍具新靈魂型態的流行好物, Monica(《Code Red》)則應該為自己找到屬於這個年紀的定位。

五、新生代女聲
與傳統女聲一樣,新生代女聲的質量也遠勝男性,而且這種現象遍及諸國。美國代表是日本喻為「次世代R&B」的Kelela(《Cut 4 Me》)、Gavin Turek(《You’re Invited》)和Kehlani(《You Should Be Here》),美豔派的Liane V(《Liane V Experience : Lessons in Love》),從Danity Kane脫團的Dawn Richard(《Blackheart》),以及Capital唱片力捧的白人新秀Tori Kelly(《Unbreakable Smile》)。英國軍容亦不惶多讓,羽翼漸豐的Lianne La Havas(《Blood》)、Virgin/EMI旗下的Ella Eyre(《Feline》)、陰鬱的Szjerdene(《Paragon》)、《The X Factor》選秀出身的Fleur East(《Love, Sax and Flashbacks》),各個皆足以威脅美國娘子軍。此外,荷蘭的Ntjam Rosie(《One》)已有一定成績,最後則是加拿大的Alessia Cara(《Know-It-All》),曲風偏向流行。

六、爵士女聲
與José James相輝映,Rebecca Ferguson幾乎翻唱Billie Holiday《Lady Sings the Blues》整張專輯;Lizz Wright(《Freedom & Surrender》)的好表現展露猶如Gregory Porter的風味;Lauren Desberg(《Twenty First Century Problems》)以如黃鶯那般讓人見識年輕生命裡的起伏與悸動;Cécile McLorin Salvant(《For One to Love》)是近年較少見到持續穩定出版的高品質女性爵士美聲;Akua Allrich(《Soul Singer》)的新作平穩得宜,是唱給成人聽的成熟音樂。

七、新靈魂
Bilal(《In Another Life》)的第四張專輯依舊執行實驗工作,英國二十歲白人青年Tom Misch(《Beat Tape 2》)簡直是加拿大Slakah the Beatchild的翻版,The Foreign Exchange(《Tales from the Land of Milk and Honey 》)的跨國串聯愈來愈純熟,白皮膚的David Morin(《Every Colour 》)習得些許D’Angelo巧勁,多年未見的雙CR:Carmen Rodgers(《Stargazer》)和Carol Riddick(《Love Phases》)堅守新靈魂的舊日情懷,Jill Scott(《Woman》)創意略顯不足,Ashley DuBose(《Be You》)、Nia Simmons(《A Songbird's Journey》)和Carlitta Durand(《I'll Be Gorgeous When I Die》)的獨立發行反映美國流行市場對新靈魂不屑一顧的怪象,貝斯怪傑Thundercat(《The Beyond / Where the Giants Roam》)表達了愈來愈明顯的三十世代灰色孤寂情調。

八、樂團
Jodeci(《Past, The Present, The Future》)的回歸讓人憶及九零年代好時光,澳洲人Hiatus Kaiyote (《Choose Your Weapon》)進攻美國的企圖愈來愈強烈,Moonchild(《Please Rewind》)是這五年內做得最出色的白人節奏藍調團體,The Internet(《Ego Death》)的獨特碎拍節奏是文藝青年的聽覺文本,許久未發片的The Rebirth(《Being Thru the Eyes of A Child》)是揉合七零年代末期放克代言人,The Seal Breakers(《Life as We Know It 》)結合管樂與說唱滿是年輕活力,德國電子靈魂雙人組合Beatspoke(《Journey is the Destination 》)再次以純正夜店風格清洗你的一雙耳朵,Malted Milk和Toni Green(《Milk & Green》)以跨國黑白雙搭檔之姿展現混血歌曲魅力,Guiltypleasures(《Cautionarytales》)示範現代節奏藍調樂團應該掌握的音樂基本元素,Tuxedo(《Tuxedo》)告訴我們如何讓節奏藍調在遇到嘻哈的情況下化身為迪斯可時代的靈魂樂團,Mint Condition(《Healing Season》)的耶誕專輯細聽之下略有深意,創意樂團Sidewalk Chalk(《Shoulder Season》)的表現一再證明他們的音樂是未來不容忽視的新穎樂種。

九、復古
Urban Mystic(《Soulful Classics》)用翻唱前輩經典歌曲來慶祝自己進入三十歲之齡,Leon Bridges(《Coming Home》)以簡明歌詞傳承紐奧良藍調遺風,唱將Lemar(《The Letter》)為英國穩定輸出老式靈魂樂,另一迦納裔英國男聲Myles Sanko(《Born in Black & White》)混合了爵士和靈魂樂又不失流行韻味。

十、搖滾人
Capital唱片相中清淨嗓音的獨立音樂創作歌手Allen Stone(《Radius》)並為白人靈魂樂注入新意,Gary Clark Jr.(《The Story of Sonny Boy Slim》)的能量與能力絕非一張唱片可以搜羅。

十一、日本
Sweet Soul唱片日本頭牌歌手Nao Yoshioka(《Rising》)積極打入美國市場;精通數十樣樂器的Monolog(Yuki Kanesaka,《One Day》)不只繼續出版個人靈魂放克組曲,還與爵士歌手市川愛(Ai Ichikawa,《Limelight》)打造兩人節奏藍調合作第二章。

十二、合輯
業界能手Tony Minvielle(《Into Somethin' Vol 1 -- Presented by Tony Minvielle -- A Conscious Journey into Soul & Jazz》)將節奏藍調幻化成各種模樣教人目眩神迷,英國製作人Soulpersona(《Momentum》)和德國與丹麥雙人製作Cool Million(《Sumthin' Like This》)再度穩定輸出並成功填補美國失傳已久的中板節奏藍調創作合輯,Janelle Monaé(《Wondaland Presents: The Eephus》)在有限篇幅之中編織黑人音樂的未來圖樣。

十三、歐陸
這些年移居法國的美國創作歌手Kuku(《Ballads & Blasphemy》)新作品巧合反映巴黎攻擊事件,真正的法國人Sly Johnson(《The Mic Buddah》)總能給我們火力強大的聽覺支援,瑞士多產歌手Seven(《BackFunkLoveSoul》)可能是你今後必須多加注意和回頭找他來聽聽的靈魂放克好調,VenueConnection (《State of Mind》)和Sara π(Sara Pi,《Break the Chains》)呈現西班牙人擅長的奔放與浪漫,丹麥的Jonas(《Først Til Sidst》)和Barbara Moleko(《Bapsz》)則是眾多斯堪地那維亞靈魂樂高手的佳作之一。

十四、現場
2015年的現場專輯張張強打。Jeff Bradshaw(《Home: One Special Night at the Kimmel Center Live》)用更平易近人的方式把爵士樂注入節奏藍調之中,Lalah Hathaway(《Lalah Hathaway Live》)意圖回到初始並強調靈魂樂對於節奏藍調的實質影響力,始終低調的Miki Howard(《Live in Concert》)這回用盡全力邀請你進入她的嘉年華,儼然成為Marolon 5隱形樂手的PJ Morton和他的樂團The Crusade(《Live Show Killer (Live) 》)呈現一場精采回顧。

十五、其他
Dessy Di Lauro(《Say Hep Hep - The EP》)近年所做的罕見黑人散拍音樂(Ragtime)值得再回去找來聽一聽,美國達拉斯樂手Shaun Martin(《Seven Summers》)內含多年蓄積功力的概念專輯恰如其分呼應了Robert Glasper的爵士革命運動,志向遠大的Kamasi Washington(《The Epic》)是2015年最值得收藏並待來日細品的優質作品。

0 意見:

 

Visitors | 訪客人次

About Us | 關於我們

節奏藍調和靈魂樂太好聽,不小心就佔了我們人生(與支出)的一大部份,所以想讓更多人知道。

我們是一群因為音樂而結識的網友,平常很忙,不過分享音樂還是很開心的事。

歡迎跟我們一起聊音樂,除了臉書的粉絲專頁,也可以來社團泡茶嗑瓜子。

任何問題意見,甚至想要投稿,都歡迎寫信到urbanunion.tw@gmail.com讓我們知道。

本會歡迎同鄉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