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Mojo Magazine評選七十張70年代最佳靈魂樂專輯(下) | URBAN UNION 節奏藍調在台同鄉會

【特稿】Mojo Magazine評選七十張70年代最佳靈魂樂專輯(下)


原文出處:Mojo 2010九月號
作者:Lloyd Bradley、Geoff Brown、Stevie Chick、Paul Elliott、David Hutcheon、Andrew Male、Jon Savage、Jonny Trunk、Charles Waring、Lois Wilson
編譯:B-jam

  • 35. Teddy Pendergrass《Teddy Pendergrass》


    廠牌:Philadelphia International
    年份:1977

    52.


    34. The Soul Children《Friction》


    廠牌:Stax
    年份:1974 

    雖然The Soul Children這個混聲四重唱一開始在Isaac Hayes與David Porter的構思裡,是演唱關於情感出軌主題的Sam and Dave,然而在Homer Banks和Carl Hampton接手製作後,讓傑出的Shelbra Bennett擔任主音。在Norman West、Anita Louis和J. BLackfoot幫忙和聲之下,她以偷師自Gladys Knight的演唱方式呈現了如〈I'll Be the Other Woman〉及〈Love Makes It Right〉精心調製的靈魂碎心曲,贏得眾人好評。

    延伸聆聽:《Genesis》(Stax,1972)


    33. LaBelle《Nightbirds》


    廠牌:Epic
    年份:1974 

    在The Blue Belles時期,她們謹守女子團體的操作模式,但在Cindy Birdsong脫隊加入The Supremes後,重組的三人隊伍Patti LaBelleSarah Dash、Nona Hendryx就成了LaBelle。綴著亮片的禮服不見了,換上太空裝以及融合70年代古典搖滾、R&B和Disco的聲響,還有這張在紐奧良與Allen Toussaint和The Meters一起錄製的,潑灑出繽紛色彩的狂歡節式大碟。收錄暢銷曲〈Lady Marmalade〉、社會宣言〈Are You Lonely?〉及〈What Can I Do for You?〉。 

    延伸聆聽:《Phoenix》(Epic,1975)


    32. Terry Callier《What Color Is Love?》


    廠牌:Cadet
    年份:1973 

    芝加哥出生的民謠靈魂詩人Terry Callier與王牌製作人Charles Stepney合作,做出他在Chess唱片副廠Cadet旗下的第二張專輯,震撼了樂界。開場曲是九分鐘長的史詩〈Dancing Girl〉,Charles Stepney巧妙的編曲精彩結合了民謠、內斂的靈魂樂與爵士樂。同樣叫人屏息凝聽的還有哀淒的標題曲,隱約探究了種族主義,Terry Callier絲綢般的嗓音在裡頭達到一種深度淨化的情感和靈性。

    延伸聆聽:《Occasional Rain》(Cadet,1972)


    31. Johnnie Taylor《Taylored in Silk》


    廠牌:Stax
    年份:1973 

    毫無疑問,這是「靈魂哲學家」Johnnie Taylor從60年代草根靈魂轉換成用柔美聲響做同樣入世的題材後,最完整的一張專輯。重要曲目有:〈We're Getting Careless with Our Love〉,是美好的南方靈魂背叛情歌;〈I Believe in You (You Believe in Me)〉描寫信賴與忠誠,一首絢爛的曲子;憂鬱勸世又詼諧的〈Cheaper to Keep Her〉;以及編曲絕妙的Tony Hester作品〈One Thing Wrong with My Woman〉。總結來說,此乃一張被埋沒的70年代靈魂樂經典。 

    延伸聆聽:《Super Taylor》(Stax,1974)


    30. Shuggie Otis《Inspiration Information》


    廠牌:CBS
    年份:1974

    Shuggie Otis時年21歲,是加州樂隊領班Johnny Otis之子,在這個人第三張專輯中把玩除管弦外的所有樂器。此張甜美而從容的專輯花了三年製作,用上弱化的Funk最原始的鼓機,讓人想起Sly Stone的《Fresh》,不過卻更難懂,將標題曲和平安詳的律動、〈Aht Uh Mi Head〉嗑藥後陷入瘋狂的幻想曲、大部份以情境式迷幻演奏組成的B面曲達到一種均衡的狀態。 

    延伸聆聽:《Freedom Flight》(Epic,1971)


    29. Minnie Riperton《Perfect Angel》


    廠牌:Epic
    年份:1974 

    Minnie Riperton在1970年發行的首張個人專輯《Come to My Garden》市場表現不如預期,而後她加入Stevie Wonder的巡迴樂團Wonderlove,才有幸讓他在第二張專輯製作並參與詞曲創作。《Perfect Angel》一碟取得爵士的純熟與民謠的玩興中的平衡,刻劃性愛的〈Every Time He Comes Around〉與迷幻風的〈Take a Little Trip〉輪番上陣,還有Minnie Riperton對女兒Maya Rudolph唱的搖籃曲〈Loving You〉為她拿下單曲冠軍,算是遲來的錦上添花。 

    延伸聆聽:《Adventures in Paradise》(Epic,1975)


    28. War《The World Is a Ghetto》


    廠牌:United Artists
    年份:1972 

    原由Eric Burdon發起的加州團War的第三張專輯,樂風揉合成熟而迷人的放克、拉丁、爵士與搖滾樂,在1973年初拿下排行冠軍。打頭陣的菜色是為社會邊緣人發聲的動感曲〈The Cisco Kid〉,也是首暢銷金曲,其他的歌包括有十分鐘長的標題曲、層層抽絲剝繭的〈Four Cornered Room〉、以及環境音樂加爵士的史詩之作〈City Country City〉。

    延伸聆聽:《All Day Music》(United Artists,1971)


    27. Bill Withers《Still Bill》


    廠牌:Sussex
    年份:1972 

    Bill Withers這樣的藝人,總能在不斷擊弦的貝斯與放克味道的管樂之中找到一個空間,以乾淨俐落的編曲重新與入門樂迷建立起純然的價值。此碟證明了Bill Withers的唱片絕對不會只靠他表情豐富的男中音取勝:還有低密度的原音爵士/放克編曲,和描繪大城市與南方地區的現代黑人生活故事的寫歌技巧。

    延伸聆聽:《Just as I Am》(Sussex,1971)


    26. Leroy Hutson《Hutson》


    廠牌:Curtom
    年份:1975 

    生於紐澤西的Leroy Hutson,在1970年以代替Curtis Mayfield於The Impressions的位子的身份出道,曾與Donny Hathaway合寫〈The Ghetto〉一曲,而在1973年開始其單飛生涯。《Hutson》是他在Curtis Mayfield自創的Curtom廠牌下第三張、同時也是最棒的專輯,靈活地結合了電影式的管弦靈魂樂曲、注入爵士元素的律動和強調肉欲的臥房情歌。〈All Because of You〉與罕見唱片國歌〈Lucky Fellow〉是表現突出的作品。 

    延伸聆聽:《Huston II》(Curtom,1976)


    25. The Detroit Spinners《Spinners》


    廠牌:Atlantic
    年份:1972 

    底特律五重唱The Detroit Spinners(團名的由來為汽車輪轂)在Motown唱片待了七年,出片多以失利作收,成績並不合格。1971年加入Atlantic,與費城的創作和製作人Thom Bell密切來往。他們在Atlantic的同名首發盤是道汁多味美的靈魂大餐,以令人難忘的演出做包裝(尤其是主唱Philippe Wynne),又有極精心調配、用華麗管弦編曲粧點的曲子。這張專輯誕生一連串暢銷曲,其中有像〈Could It Be I'm Fallin in Love〉、〈I'll Be Around〉和〈Ghetto Child〉的長青單曲。

    延伸聆聽:《Mighty Love》(Atlantic,1974)


    24. Gladys Knight & The Pips《Imagination》


    廠牌:Buddah
    年份:1973 

    Gladys Knight & The Pips在Motown並不受高層重視,當她們移駕Buddah唱片後,有了更多自己的主導權,這可以在這張該廠牌首發裡聽得一清二楚。她們在底特律的最後時期曾唱過Jim Weatherly的一首〈Neither One of Us〉,而這張專輯裡更唱了五首之多,值得注意的是熱情洋溢的〈Midnight Train to Georgia〉,有著豐美而繁複的人聲編寫,以及〈Best Thing That Ever Happened to Me〉。再加上讓人想跟著打拍子的〈I've Got to Use My Imagination〉,證明了其深不可測的靈魂樂才華。

    延伸聆聽:《If I Were Your Woman》(Tamla Motown,1971)


    23. Donny Hathaway《Extension of a Man》


    廠牌:Atco
    年份:1973 

    Donny Hathaway的第四張個人專輯是最傑出的,也是他音樂生涯中最後一張,隨後就因精神問題導致在1979年自殺。《Extension of a Man》的名稱相當切題:這是一次嘗試,「錄出人力所能做到的最多風格」Donny Hathaway如是說,從靈魂樂、放克和藍調到宏大的宗教式交響曲。當中最為美麗的一曲曾被用作民權運動的國歌,即便其歌詞是在描寫Donny Hathaway的個人掙扎,那就是〈Someday We'll All Be Free〉。 

    延伸聆聽:《Everything Is Everything》(Atco,1970)


    22. Ann Peebles《Straight from the Heart》


    廠牌:Hi
    年份:1972 

    Ann Peebles在1969年就加入Hi唱片公司,發行首張專輯《This Is Ann Peebles》,然而直到1972勁道十足的第三張,她才終於為孟菲斯的鄉村靈魂樂立下標竿。有了Willie Mitchell製作,與Hi廠牌底下穩定的節奏組,Ann Peebles混合Tina Turner和福音式嘶喊的強烈演唱風格才能描繪出一系列好歌的輪廓:強硬且高姿態的〈99 Pounds〉、強而有力的〈I Pity the Fool〉、帶勁的放克曲〈I Take What I Want〉。

    延伸聆聽:《I Can't Stand the Rain》(Hi,1973)


    21. Al Green《Call Me》 


    廠牌:Hi
    年份:1973

    躺下來靜心等:見證性感的形上靈魂樂新品種誕生 

    世俗與靈性在靈魂音樂中永遠並存,但從未有像在Al Green和Willie Mitchell在70年代早期合作的唱片裡那樣的和諧交融。創新純熟靈魂風格的能力,對樸實根源的不離不棄,使這兩人成為略顯複雜但又平衡良好的組合。這非常重要,因為當時權力增加且都市化的黑人中產階級不想再接觸傳統黑人隔離區的表演模式, 而電台廣告業務也需要針對上流市場潛力客群的音樂。但很快地,在60年代的一連串奮鬥之後,人們並不認為這種作法是「出賣自我」。這給了Willie Mitchell最好的機會,讓他的Hi唱片公司可以脫離鄰近的孟菲斯名廠Stax的陰影。在沒有早期靈魂樂包袱的情況下,這位製作人說服Al Green從密西根搬到孟菲斯,以其眩目的唱功為中心,打造出獨一舞二的嶄新聲響。 

    Willie Mitchell起用他從Stax挖角的鼓手Al Jackson, Jr.,輸出心跳一般的節奏,而他自己響亮而風靡樂迷的管樂、鍵盤、弦樂的小調編曲,創造出柔和的音樂架構,讓Al Green有空間施展手腳,將對話般的停頓與靈性的沉思帶入靈魂情歌的形式中。這種歌手和音樂間極精緻的平衡感,在前幾張專輯中逐步塑型,到了《Call Me》已有完美而生生不息的均勢。 

    Al Green在這空間中玩得非常起勁,在魅惑的假音與甜如蜜糖的中音之間俯衝又高飛。他聲聲的懇求之語呈現出超越了文字表達極限的急切,瀰漫著靈性與肉欲,叫人幾乎難以抵擋。樂器的編寫則模仿了Al Green的嘆息,高聲鳴放,瞬而轉換音域,Al Green還在帶有爵士味的多元音樂與放克節奏的基幹裡加上教堂證道風格和赤裸情感,讓整體製作富涵深度。男人的脆弱,向女子求愛——這些反覆出現的主題,與該年代初萌芽的黑人女性主義者並無扞格。 

    在《Call Me》題材的寫作與選擇上,有著《Let's Stay Together》和《I'm Still in Love with You》專輯無法企及的自信。標題曲和〈You Ought to Be with Me〉有著美麗的哀愁,接續令人心痛的納許維爾鄉村曲〈I'm So Lonesome I Could Cry〉和〈Funny How Time Slips Away〉的出色演繹。接下來,或許是出自Al Green的遠見,專輯中唯二真正快樂的歌曲是神聖的〈Jesus Is Waiting〉及〈Stand Up〉。《Call Me》專輯如此完美,穩固了Al Green在70年代的靈魂樂代表人物之地位。

    延伸聆聽:《Let's Stay Together》(Hi,1972)


    20. Curtis Mayfield《Curtis》 


    廠牌:Curtom
    年份:1970

    持續前進:一位真正宗師改革與尋道的靈魂音樂 

    Curtis Mayfield在1970年開始單飛事業。在他身後是與The Impressions十三年的重要合作經歷,他自1959年起便是該團主導人物,在前一年創團元老Jerry Butler求去。他純淨的假音和升F調的吉他調弦法塑造出The Impressions的風格,他們聰慧的傳道式歌曲,根植在福音傳統上,卻用優美的R&B作為載體,為70年代的靈魂樂打下大部份的基礎。Curtis Mayfield的歌結合教會和金恩博士平安、虔敬和佈道會特徵,與麥爾坎X主動積極的做法。Curtis Mayfield有精明的生意頭惱,是最先擁有自己的發行公司(Curtom)和廠牌(Windy C、Mayfield和Curtom)的黑人之一。如果沒有〈Keep on Pushing〉、〈People Get Ready〉、〈We're a Winner〉和〈This Is My Country〉的話,Marvin Gaye大概做不出《What's Going On》,Stevie Wonder可能永遠無法得到《Innervisions》的成就,James Brown與The Temptations各自肯定也不會有《Say It Loud I'm Black and I'm Proud》與《Message from a Black Man》。Curtis Mayfield是所有進步的關鍵。(你也可以聲稱說,他自己與The Impressions在1957年首發的45轉單曲〈For Your Precious Love〉就是靈魂音樂史上的爆炸性事件了。) 

    Curtis Mayfield在其首張個人專輯裡持續向前推進。他與自家廠牌Curtom簽約,掌握製作的主導權,所有事都在他控制之下。音樂上,他創造更原始的聲響;暴風般的鼓樂與管樂交織在哇哇吉他聲中,填補了The Impressions的和聲原有的空間,而歌詞上他呈現族群關係的課題,比任何教授社會學的課堂都來的合宜。A面以嚇壞人的〈(Don't Worry) If There's a Hell Below, We're All Gonna Go〉開場,用七分四十四秒的迷幻放克改寫《啟示錄》,是令人驚怖的警告。同時,〈The Other Side of Town〉呈現嚴峻的貧民區生活剪影,是痛切的哀悼,而部落曲風架構的〈We the People Who Are Darker Than Blue〉聲明了改變要從自家做起。 

    「我的歌曲一向來自我需要得到解答的疑問」,他解釋道。「我會觀察,政壇發生的、報誌上登載的、電視裡播放的事情。我會問什麼事情應該是正確的卻走偏了。這就只是發自內心而已。」 但也不全然是悲觀的;即B面縱情於觀喜的救恩之歌〈Move On Up〉。Curtis Mayfield汲取其祖母的靈魂同行唯靈教會和福音偉人振聾發聵的精神,許諾只要我們能持續前進,必定有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Curtis》專輯在美國告示牌黑人專輯榜上拿下第一,而他又在1972年帶著革新的黑人剝削電影原聲帶《Superfly》重回冠軍寶座(也是流行專輯冠軍),1973年《Back to the World》再添上一筆。他的聲望在80年代逐漸消退,但1997年最後一張在他過世前錄製的《New World Order》,是其最悲傷的作品之一。他的影響力無所不在:從Jimi Hendrix、Bob MarleyPrincePaul WellerIce-TBeyonceRihannaRoxUsher,許許多多的人從Curtis Mayfield身上找到靈感。

    延伸聆聽:《Roots》(Curtom,1971)與《Superfly》(Curtom,1972)


    19. Gil Scott-Heron《Pieces of a Man》


    廠牌:Flying Dutchman
    年份:1971 

    Gil Scott-Heron的靈魂爵士混種樂在他這第二張專輯達到頂點。此碟成熟而明確,呈現Gil Scott-Heron從一位反體制的詩人到羽翼已成的音樂家和作曲家的轉變。曲目中結合流暢的哲學冥思(標題曲)與原始饒舌型式的政治抨擊(〈The Revolution Will Not Be Televised〉),加上海洛英沉癮的題材(〈Home Is Where the Hatred Is〉)及音樂的療瘉能力(〈Lady Day & John Coltrane〉)。

    延伸聆聽:《Winter in America》(Strata-East,1974)


    18. The Isley Brothers《3 + 3》


    廠牌:T-Neck/Epic
    年份:1973 

    就在往昔Motown唱片的伙伴Stevie Wonder在附近的洛杉磯錄音室Record Plant做出《Innervisions》時,The Isley Brothers也創造了自己的傑作《3 + 3》。首次以更大的六人家族編制上陣(即專輯名稱由來),Isley兄弟們在他們的靈魂/放克佳釀中拌入多一點的搖滾成份:吉他手Ernie Isley在猛烈的〈That Lady (Parts 1 & 2)〉與Seals & Crofts的〈Summer Breeze〉中彈奏出表情豐富的主奏;Ronald Isley的嗓音則一整個神奇到不行。

    延伸聆聽:《Brother, Brother, Brother》(T-Neck/Epic,1972)


    17. Eddie Hinton《Very Extremely Dangerous》 


    廠牌:Capricorn
    年份:1978 

    出生在阿拉巴馬州的Eddie Hinton擁有令人驚艷的白人靈魂聲線,與悅耳的吉他風格,聽起來像是背後有塊沼澤的Bobby Womack和Otis Redding合體。這張Muscle Shoals的成品錄製於Disco曲風正剛開始取代靈魂樂的時期,是張被時間所遺忘的專輯。從黑人酒吧派對的狂野跳到甜美浪漫的心碎,此種人格分裂正悲劇性地反映了Eddie Hinton本身與精神疾病的對抗。 

    延伸聆聽:《Hard Luck Guy》(Capricorn,1999)


    16. Parliament《Motor Booty Affair》 


    廠牌:Casablanca
    年份:1978 

    Parliament描寫解放的次主題貫串了先前數張專輯,達到聖經一般的規模,而這正是一切人事物都到位的傳奇時刻。音樂上比前幾張更像是團體合作的成果,創造出他們最為複雜的律動,George Clinton和其他的編曲者Gary ShiderBernie WorrellFred Wesley在混音時完美地讓所有人不會相互干擾,意即各個層面都能有發揮的機會,而他們愉悅的感受也伴隨每一下節拍呈現出來。

    延伸聆聽:《Mothership Connection》(Casablanca,1975)


    15. Earth, Wind & Fire《I Am》 


    廠牌:Columbia
    年份:1979 

    Maurice White主導、受埃及研究學啟發的九人超級團體Earth, Wind & Fire,自1975年的《That's the Way of the World》開始,在70年代後期做了好幾張極優秀的唱片。然而他們卻是在這一年代即將告終之時才以《I Am》專輯達到其創作與商業上的成就頂點,此碟為靈魂/放克/流行音樂的傑作,圓滑靈動,洋溢著歡欣氣息。與Maurice White的女弟子們The Emotions合演〈Boogie Wonderland〉的Disco氛圍讓不少基本教義派敬而遠之,但這可是那激情年代最後一首能嗨翻舞池的歌曲。

    延伸聆聽:《All 'N All》(CBS,1977)


    14. Michael Jackson《Off the Wall》


    廠牌:Epic
    年份:1979 

    雖然有大師級製作人Quincy Jones撐腰,但這是Michael Jackson首度以完全獨立藝人身份出輯,造成數百萬張的銷售熱潮。《Off the Wall》產出五首風靡全球的金曲,讓21歲的Michael Jackson成為黑人音樂中的頂級巨星。不過與隨後發行的《Thriller》相比之下,此輯較為純樸、少盤算設計而更富靈魂味。而在這幾首生涯代表作之中,如興奮情緒高漲的〈Don't Stop 'Til You Get Enough〉和玩興十足的〈Rock with You〉,Michael Jackson從未聽來如此快樂。

    延伸聆聽:The Jacksons《Goin' Places》。


    13. Millie Jackson《Caught Up》


    廠牌:Spring
    年份:1974 

    通姦主題,南方風格。有著沙啞刺耳嗓音的潑辣女歌手Millie Jackson和共同製作人Brad Shapiro做出的爭議性唱片《Caught Up》,是張經過巧妙的策劃且其概念影響深遠的專輯,描述糾結曲折的三角關係中的起起伏伏。專輯的基石為Millie Jackson由女性觀點解構Luther Ingram的不倫戀曲〈(If Loving You Is Wrong) I Don't Want to Be Right〉,扣人心弦而戲劇化。此碟導致一大堆背叛情歌唱片在70年代出現,也促成了Millie Jackson隔年同等精采的續集發行。 

    延伸聆聽:《Still Caught Up》(Spring,1975)


    12. The Commodores《Machine Gun》 


    廠牌:Motown
    年份:1974 

    想到Lionel Richie在離開The Commodores之後的事業發展,就很容易忘記他曾是Motown的放克魔王代表,比Rick James早了將近十年。《Machine Gun》在1972就錄好,但是Motown卻對發行此碟相當不放心。這個樂團是數以百計想從主唱加伴奏樂團的綜藝表演模式轉型為獨立團體、重新定義自身本質的音樂團隊的好榜樣,而且這張專輯是百分百力道十足的放克樂,彈性帶Q勁的貝斯、尖銳的弦樂和爽脆的管樂到處都是。從頭到尾快意無比,而且不用說,Lionel Richie自然粗獷的聲線與他後來唱的〈Hello〉根本無法同日而語。

    延伸聆聽:《Caught in the Act》(Motown,1975)


    11. Barry White《Can't Get Enough》


    廠牌:20th Century
    年份:1974 

    自60年代初就是創作與製作人的Barry White,一開始並不願意從幕後工作者變成萬人迷的超級巨星。然而在奠定個人歌唱事業的那一年,他以第三張專輯及當中的單曲〈You're the First, the Last, My Everything〉和〈Can't Get Enough of Your Love, Babe〉在英美兩地的排行榜上拿下極佳成績。若說Isaac Hayes具危險魅力,Marvin Gaye對情人要求嚴格,那Barry White就是個在弦樂與Disco節拍中帶著燭光和鮮光出現的男人。絕對保證讓你心醉神迷。

    延伸聆聽:《Stone Gon'》(20th Century,1973)


    10. Chic《C'est Chic》 


    廠牌:Atlantic
    年份:1978 

    Bernard Edwards和Nile Rodgers純熟積極的第二張專輯,由持續不斷的節奏吉他和撼動時代的貝斯線條驅動,另一方面歌曲中卻在質疑Chic常去表演的Studio 54舞廳的虛幻世界,如同〈At Last I Am Free〉的反覆樂句「我幾乎看不見前方」一樣。《C'est Chic》專輯以〈I Want Your Love〉和六百萬銷售單曲〈Le Freak〉為基礎,戳破把Disco當成呆板舞池嗨歌和隨便拿來塞專輯時間的無腦歌曲的不實謊言。

    延伸聆聽:《Risque》(Atlantic,1979)


    09. Funkadelic《Maggot Brain》


    廠牌:Westbound
    年份:1971 

    Funkadelic的第三張發行正逢Rolling Stones開始做《Exile on Main Street》的時候,可說是該專輯的一面鏡子。內容鬆散又稠密,以回首過往來向前推進(如〈Can You Get to That〉的Doo-Wop式合聲及〈You and Your Folks〉裡白話的押韻文)。Eddie Hazel在十分鐘長的迷幻標題曲中的吉他獨奏或許是《Maggot Brain》無法快速打入靈魂樂迷間的原因,但其聲譽卻能夠逐年看漲。

    延伸聆聽:《Free Your Mind...And Your Ass Will Follow》(Westbound,1970)


    08. James Brown《There It Is》 


    廠牌:Polydor
    年份:1972 《There It Is》

    毫無疑問是這位靈魂樂教父在70年代最一氣呵成的專輯,這張充滿靈魂味的大師級傑作結合火苗亂竄的猛烈放克律動(〈There It Is〉和〈I Need Help and Talkin' Loud and Sayin' Nothing〉)與較冥想式的曲目。專輯中的主菜色是令人難忘的〈King Heroin〉,為一曲反毒品的寓言,當中由James BrownDave Matthews編寫的迷人節奏軌上朗誦Manny Rosen具說服力的詩篇。同樣強而有力的還有分成兩部份的〈Public Enemy No. 1〉,James Brown在裡頭再度向世人警告海洛英的危害。

    延伸聆聽:《Hot Pants》(Polydor,1971)


    07. Aretha Franklin《Spirit in the Dark》


    廠牌:Atlantic
    年份:1970 

    Aretha Franklin在此專輯的十二首歌中寫了五首,並彈奏十首的鋼琴,不過卻是開場的兩首翻唱曲〈Don't Play That Song〉和〈The Thrill Is Gone〉打下了基底。在剛和她的經紀人丈夫Ted White離婚的狀況下,這些歌曲被重新想成慶祝用的讚美詩。「是的,我自由了」,她在後者中雀躍地唱著。在其他地方,如〈Pullin'〉和標題曲裡熱切的呼喊與回應,都更加深了這種歡欣鼓舞的氣氛。這是張令人興奮的福音音樂和藍調節奏的專輯,也是自1967年《I Never Loved a Man the Way I Love You》後,她最具靈魂味道的作品。

    延伸聆聽:《Young Gifted and Black》(Atlantic,1972)


    06. Bobby Womack《Understanding》 


    廠牌:United Artists
    年份:1972 

    這是Bobby Womack在United Artists唱片發行的第二張,如同前作《Communication》,選歌相當精準。John Lennon和Paul McCartney的〈And I Love Her〉夾在R&B榜冠軍曲〈Woman's Gotta Have It〉及南方靈魂曲〈Got to Get You Back〉之間。第二支單曲為奇特的〈Sweet Caroline〉改編版,不過靈魂樂DJ更愛放它的B面曲〈Harry Hippie〉。且不論其明顯的跨界意圖,Bobby Womack粗獷的嗓音和電吉他風格卻要等到1982年《The Poet》專輯才打進美國排行榜前三十名。

    延伸聆聽:《Communication》(United Artists,1972)


    05. The Temptations《Sky's the Limit》 


    廠牌:Motown
    年份:1971 

    有了製作人Norman Whitfield背書,The Temptations不僅成為他們製作人社會政治觀點的代言人,也是其聲音實驗的載體。《Sky's the Limit》融合激情的迷幻靈魂宣言(如蕩氣迴腸的〈Ball of Confusion〉)與甜美靈魂抒情曲(如不久後離團的Eddie Kendricks以假音演唱的〈Just My Imagination〉)。幾乎一樣棒的還有〈Smiling Faces Sometimes〉,這是一首給偽君子的偏執頌歌,後來成為The Undisputed Truth樂團的暢銷曲。 

    延伸聆聽:《All Directions》(Motown,1972)


    04. Isaac Hayes《The Isaac Hayes Movement》


    廠牌:Stax
    年份:1970 

    這張《Hot Buttered Soul》的續作,為Isaac Hayes在1969到1971年間身為Stax最火紅藝人的頂點,內容忠於前作的模式:將靈魂樂與MOR風格的標準曲放慢,並且重新把玩旋律。John Blair主奏小提琴的〈Something〉可能連George Harrison都要花些力氣才能認出來,而〈I Just Don't Know What to Do with Myself〉懶洋洋的節奏一定讓Burt Bacharach滿臉錯愕。不過專輯裡最好的則是〈I Stand Accused〉一曲,對不被社會允許的欲望做出榮耀聖潔的證詞。 

    延伸聆聽:《Shaft OST》(Stax,1971)


    03. Sly & The Family Stone《There's a Riot Goin' On》


    廠牌:Epic
    年份:1971 

    Sly & The Family Stone第五張專輯的名稱是用以回應《What's Going On》,自覺捲入了毒販、幫派份子、黑豹黨及內鬥之間。他們處於當紅的高峰,然而美好時光已然過去。因此《There's a Riot Goin' On》的Deep Funk風格來自Sly Stone心底受到古柯鹼和天使塵操控的黑暗角落;其朦朧的聲響源自於過度剪輯的母帶;當中幽暗的曲子(如〈Africa Talks to You〉和〈Family Affair〉)預言了尼克森掌權的美國即將迎來的荒蕪冬日。 

    延伸聆聽:《Stand!》(CBS,1969)


    02. Marvin Gaye《What's Going On》 


    廠牌:Motown
    年份:1971 

    《What's Going On》專輯把Berry Gordy嚇到魂飛魄散。無怪乎他並不想要發行,因為Marvin Gaye以注入爵士元素的交響樂章對越戰、藥物濫用、上帝、生態關懷及城市焦慮進行省思,呈現出與Motown內由委員會領導的金曲生產線思維完全對立的面向。百般不情願之下,Berry Gordy先以單曲形式發行了標題曲,得到熱烈反應之後再發行整張專輯。《What's Going On》毫無疑問是史上最佳的靈魂樂專輯,對Marvin Gaye而言,其重要性是得到創作自主權的一大勝利。這是一張不朽的大師傑作。

    延伸聆聽:《Let's Get It On》(Motown,1973)


    01. Stevie Wonder《Innervisions》 


    廠牌:Tamla Motown
    年份:1973

    向高處行:一位70年代靈魂樂天才的創作巔峰 

    已經變聲、不再「小」的Stevie Wonder一直在爭取更多自己錄音的掌控權,而Motown到1969年都還是跟他打迷糊仗。他被允許製作一張45轉單曲。「我們做了一首歌叫〈I Don't Know Why I Love You〉」,他在1974年二月這樣告訴我。「那在美國表現並不好,而且Hank Cosby說,『你知道我意思了吧,兄弟?你還沒準備好呢。」

    那些話馬上就被收回了。〈I Don't Know Why〉竟然在美國打進排行榜前四十大(在英國是第十四名),B面曲〈My Cherie Amour〉更在大西洋兩岸都拿到流行榜第四名的成就。他在1970年再接再勵,送上第一張全部自己創作的專輯《Signed, Sealed & Delivered》。「那時候他們才真正被說服了。」 

    可是對Stevie Wonder來說,這樣的說服力並不足夠,他離開Motown,好動用長期累積、被託管的版稅(於1971年五月十三日到期,也是他的21歲生日)來做他想要做的唱片。他移居紐約,與合成器先驅Bob MargouleffMalcolm Cecil會面並開始合作。當另一張至今仍迴盪不已的專輯,即Marvin Gaye的《What's Going On》叫好又叫座,讓被公然反抗的Motown唱片大感驚異時,他們趕緊與Stevie Wonder續約,給他額外的藝術創作自由。 

    合成器在那時尚未對搖滾樂造成重大影響,但Stevie Wonder學得非常快,且馬上用來把1971年專輯《Where I'm Coming From》的成熟主題延伸到1972年的《Music of My Mind》。此時他正譜寫許多極出色的曲子,因此在1972年十一月發行旋律優美的《Talking Book》後,幾乎來不及喘息就推出另一張極佳的專輯,其獲得的至高榮譽來自當中更寬廣的題材:華麗的情歌(〈Golden Lady〉,與對愛情及命運有更嚴肅的反思的〈All in Love Is Fair〉);對政治偽君子的深度剖析(〈He's Misstra Know-It-All〉);靈性的探索(〈Higher Ground〉和〈Jesus Children of America〉);嗑藥產生的衰竭(〈Too High〉);希望與援助(〈Visions〉和〈Don't You Worry Bout a Thing〉);洞察一切的社會評論(〈Living for the City〉)。 

    所有的音樂都由Stevie Wonder自己譜寫和演奏(除了一點點吉他、貝斯和鼓樂的從旁協助),使用一大堆的Moog和Arp合成器、電大鍵琴、Fender Rhodes電鋼琴、Moog貝斯、鋼琴、口琴和鼓,然而在這專輯中,科技完全是用來為音樂服務的。《Innervisions》在1973年八月三日發售,在美國專輯榜爬上第四名(在英國第八名),然而當八月六日,Stevie Wonder旅行用車被捲入一場車禍,而他也因昏迷住院十天時,這一切都看似崩解了。 

    這是他在1974年,車禍六個月之後告訴我的。「《Innervisions》更像是一種情緒,是我思索的東西……大概吧。我感覺好像有什麼事就要發生。我覺得生命中即將出現一項改變。」 

    結果,的確如此。然而比起對個人產生的效應,《Innervisions》持續影響了美國黑人的音樂,以及流行樂、搖滾和爵士樂,貫穿那整個時期,而且向下遍及數十年。Stevie Wonder完成了他70年代的一系列專輯,在任一個樂種裡都是旁人無可比擬的,靠著1974年的《Fulfillingness' First Finale》及兩年後的《Songs in the Key of Life》,這位作品等身、源源不絕的天才音樂智慧人物仍繼續給予世界歡樂和滿足。 

    延伸聆聽:《Talking Book》(1972,Tamla Motown)、《Songs in the Key of Life,Tamla Motown》

  • 0 意見:

     

    Visitors | 訪客人次

    About Us | 關於我們

    節奏藍調和靈魂樂太好聽,不小心就佔了我們人生(與支出)的一大部份,所以想讓更多人知道。

    我們是一群因為音樂而結識的網友,平常很忙,不過分享音樂還是很開心的事。

    歡迎跟我們一起聊音樂,除了臉書的粉絲專頁,也可以來社團泡茶嗑瓜子。

    任何問題意見,甚至想要投稿,都歡迎寫信到urbanunion.tw@gmail.com讓我們知道。

    本會歡迎同鄉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