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線團】日本二手唱片行(四):松山市Book Off/京都市TAKE-J | URBAN UNION 節奏藍調在台同鄉會

【踩線團】日本二手唱片行(四):松山市Book Off/京都市TAKE-J


(五)Book Off

近年飽受正品市場抨擊、鄉村與都市無孔不入的連鎖二手品店舖Book Off,是我這次沒去同為連鎖的TSUTAYA也不會感到些許遺憾的替代店;TSUTAYA賣的有新品有舊物,Book Off雖都是二手的,品質卻不會太差。粗略觀察,除了CD外殼保存狀況良莠不齊、CD有些指紋壓印外,CD本身都是可以聽的,價錢砍半再砍半更是重點。

Book Off的唱片部門以五十音排列,並區分每種價格;片子確實很多,從頭頂找到腳底,找的過程眼睛痠是正常的,看完幾面牆會得到成就感。喔,不小心還會看到滿新的、很舊的、曾想買的、曾買過的、想不到這裡有的,這些那些不知為何流落至此的唱片,是猶如死水的台灣二手唱片行完全呈現不出的生命力。我這次買的是300元日幣區、500元日幣區,當然還有800元、1000元,以及超過1500元的限量或首次發行專輯。


專輯後註明*者表示台灣有代理。

Hollie Smith - Light from a Distant Shore (1999)*
多才紐西蘭女歌手Hollie Smith,首張專輯《Light from a Distant Shore》是凱爾特音樂(Celtic music)類型,可拿來與之後的她走向靈魂及搖滾相互比較。

Joy Enriquez - Joy Enriquez (2001)*
大名鼎鼎的製作人Rodney "Darkchild" Jerkins之妻即Joy Enriquez,這張她在LaFace唱片出版的首張專輯,是側記近代節奏藍調興衰的好素材。

4 P.M. - Now's the Time (1994)*
翻唱日文曲的〈Sukiyaki〉恐怕是4 P.M.的絕響,儘管他們出了至少6張專輯。二十年前4 P.M.在日本紅通通的,跟當時整個節奏藍調吃定音樂大環境一樣,好歌俯拾皆是。

Karl Wolf - Bite the Bullet (2007)
出國前,黎巴嫩裔的加拿大流行節奏藍調模範生Karl Wolf剛發表他2014年的新專輯,沒想到在二手店看到這張2007年的作品。不小心手滑購入,導致十天後在TAKE-J再買2張的結果。

Angela Johnson - It's Personal (2010)
經常跨國也跨界的才女Angela Johnson,個人專輯已出了5張,但我老是沒買過,倒是她的樂團Cooly's Hot Box收藏了2張。奔放力和爆發力是Angela Johnson的音樂特色,自寫自製自唱,怡然自得。

OutKast - The Love Below / Speakerboxx (2003)*
記得台灣曾進口這張超級經典專輯的美國版,後來要買卻找不到,只有歐版,這回意外買下,亦屬圓滿。

(六)TAKE-J


1997年開業的TAKE-J是我必訪店舖(可參考我的舊文),它位在京都新京極商店街近四条通入口,有個立牌,走上3樓便是。


TAKE-J的價格是很親民的,九成是1000元日幣以下,滿多780元和580元的,而且這此造訪還發現只按英文字母開頭、沒按曲風樂種排列的折價品區,從黑樂挖完後,很自然的挖到這裡。本區藏有一些100元日幣的好物(不是濫竽充數,U.N.V.和N’dea Davenport都是這區挖到的),它亂亂排你慢慢找,情況很像台灣十幾年前唱片行的陳列方式。

要注意的是,這回我發現幾張在CD 內緣印有「SAMPLE LOANED」字樣,照理來說不得販賣,是我回到台灣後才發現讀,但這些難尋的CD是自我收藏用,也只好閉眼無視。(TAKE-J的架上貨品大部分是只有專輯封面底及內頁的空殼,等顧客選購好,老板才把另外保存的CD合體,而外觀也沒註明是「見本品」,讓人無法一眼辨別,不然我會考慮要不要買)對於收藏這件事,只要它夠好聽、值得擁有、不再販售的前提下,手中握著稀有盤,感覺就是好。


這匆匆一逛,想不到也差不多半個多小時,真的是日本行最後一間唱片行了,下回,再續!

專輯後註明*者表示台灣有代理。

Coop Deville - Showroom Floor (2009)
雙人組合Coop Deville第2張專輯《Showroom Floor》實體CD只有日版,問題是第1張專輯《Truth, Lies, & Relations (Remixed, Revised, & Remastered)》也買不到。Coop Deville厲害在哪?你可能會在他們的歌曲中隱約聽見Roger Troutman、Jodeci、Ruff Endz、Charlie Wilson、Aaron Hall、The Transitions、Tank、Tyrese、Keith Sweat等著名節奏藍調老手的影子,如果參加歌唱模仿賽,應該會打敗辛龍。

Brandon Beal - Comfortable (2008)
出身美國德克薩斯州的創作人是實力保證。Brandon Beal曾是Snoop Dogg製作團隊,走的是節奏藍調和嘻哈兼備的流行曲風,是俗套中的荷花,不會令人生厭。

Nicolay - City Lights Vol.2: Shibuya (2009)
承繼著《City Lights Vol.1》和《City Lights Vol.1.5》的精神,成立自己廠牌的荷蘭製作人Nicolay讓《City Lights Vol.2》更流暢,加入日本元素後,成就一段順暢的異國之旅。

Raheem DeVaughn - The Love Experience (Deluxe Edition) (2005)*
為了加值版而購買。《The Love Experience》是Raheem DeVaughn進流行樂界的首張作品,我始終認為是他內心創作的原型,是我最愛的Raheem DeVaughn專輯。

Karl Wolf - Nightlife (2009)
Karl Wolf - Ghetto Love (2011)
這2張Karl Wolf是因為Book Off的那張Karl Wolf才入手的,有跟沒有都可以,可是還是「有」了。

U.N.V. - Universal Nubian Voices (1995)
九零年代的美聲團之一,若給個標準,應該是前百分之十強的那種。才100元日幣,毫不考慮就買了它。

Mint Condition - E-Life (Deluxe Edition) (2007)
印象中的《E-Life》表現平平,封面也很怪,看在便宜又是加值版的分上,買!

Ben L'Oncle Soul - Ben L'Oncle Soul (2010)
TOWER和HMV都找不到這張,沒想到TAKE-J有,Ben L'Oncle Soul的首張專輯絕對是節奏藍調的好物,大家可要收集它。

Joe - Live from Japan (2010)
沒想到如此好聽,錄音品質好到連針掉到地方都有回音,你不難想像Joe的演唱功力有多深厚,目前這張不難找,值得擁有。

N’dea Davenport - N’dea Davenport (1998)
身為英國酸爵士翹首Brand New Heavies的女主唱,N’dea Davenport唯一的個人專輯可歸於新靈魂運動前期的參考專輯,是一張重要的失落拼圖。

Bavu Blakes - Create & Hustles (2003)
嘻哈紅海的好物,懷才不遇的Bavu Blakes至今仍未獲重視,但多產的他,唱功和節奏都屬上乘,偶得此專輯,不愧此行。

Nate James - Set the Tone (2006)
英國男聲總是孜孜於唱功琢磨,中生代的Nate James出版過3張專輯,喜歡英國曲式的人可以找他的歌來聽聽。

Slique - Rhythm & Ghetto Soul (2008)
師法美國芝加哥老鄉R. Kelly,Slique模仿其唱腔還真有一套,這張專輯算是有料,編曲頗有味道,足夠讓人聽個好幾回。

(七)後記:惜物的憧憬

整體而言,日本人依然堅持著「分門別類」的生活哲學,唱片業也不例外。幾日前我寫了一篇對於台灣唱片行變遷至今的想法,其中提到:「我深知逛唱片行是一件多麼讓人興趣的事,因為你會發現好多你期待和意想不到的唱片,或出現預算不夠而該捨棄哪一張唱片的抉擇情境。」

「逛」和「去」,無論以行為或心理的角度切入,動機和愉悅的程度皆不同。當台灣社會進步到什麼事物都可以「數位」的時代,「擁有」或許只需區區數秒,過程和結果之間已無時間差,試想:那些長存心底的、睹物思情的,足以證明我曾經追求過某人某事的實體(還有人用紙筆寫情書嗎?),是否已成為掩沒在數位世界光鮮幕牆裡頭的過時?跟擁有一件衣服相同,我們只想擁有從唱片行找到一張可以花錢收藏的唱片,為什麼門檻變得如此之高。

我去日本逛唱片行變得帶有目的,很自慚,但看看日本的超級市場或便利商店,其種類繁多到眼花撩亂的地步,其實有好有壞。我暫時慶幸台灣「分門別類」如此單純;單純到憑價格高低買東西,單純到我連吃個飯喝個飲料都與頂新統一之流的大企業有關。我們無須花時間在該用心的事物上:沒時間做早餐所以不做早餐、沒時間看書所以只看網路……。

慢活早淪為口號,樂活埋在土裡不再發芽,取而代之的是簡化成「文創」二字的「文化創意」,輪到它搖身一變成為潮到出水可賣貴一點的商品標籤。

日本《暮しの手帖》雜誌編集長松浦弥太郎,其作品《續.日日100》〈國王的背影〉一文開頭說著:「多年來我為了數不清的書籍散財至今,對此我絲毫無愧於心。」是啊,進唱片行,找唱片,買唱片,付錢,聽歌,比起擲千金購車的磅礡大器,它的流程竟是如此詩意,所以,我們怎忍心割捨這頂多千百元,絲毫不張牙舞爪的嗜好呢?

有感而發,淺談至此。

0 意見:

 

Visitors | 訪客人次

About Us | 關於我們

節奏藍調和靈魂樂太好聽,不小心就佔了我們人生(與支出)的一大部份,所以想讓更多人知道。

我們是一群因為音樂而結識的網友,平常很忙,不過分享音樂還是很開心的事。

歡迎跟我們一起聊音樂,除了臉書的粉絲專頁,也可以來社團泡茶嗑瓜子。

任何問題意見,甚至想要投稿,都歡迎寫信到urbanunion.tw@gmail.com讓我們知道。

本會歡迎同鄉投稿。